政府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11220802013594178H/2019-07863
分  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 通知
发文机关: 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19年02月26日
标      题: 白城市洮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洮北区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文字号: 白洮政办发〔2019〕4号
发布日期: 2019年02月26日
索  引 号: 11220802013594178H/2019-07863 分  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 通知
发文机关: 政府办 成文日期: 2019年02月26日
标      题: 白城市洮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洮北区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文字号: 白洮政办发〔2019〕4号 发布日期: 2019年02月26日

白城市洮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洮北区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意见的通知 (政策解读)

白洮政办发〔2019〕4号

 

 

 

 

各有关办、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洮北区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白城市洮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2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洮北区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意见

  

  为加快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新动能,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推进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把握“建设活力繁荣、美丽和谐新洮北”形象定位、突出优化布局、创新模式、提升层次主攻方向,统筹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成洮北旅游业的重要增长极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效载体。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规模档次、品牌效益上实现大幅度提高,强力拉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规模不断扩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总量稳步增长,到2020年,年营业收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利润总额达到1200万元以上,年接待人次达到10万人次以上。

  ——类型多元丰富。建设一批功能多样、展现吉林西部风格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庄、生态康养基地、美丽田园综合体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颖性、趣味性和体验性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发展到60户。

  ——品牌提档升级。全力推进蒙古民俗游、乡村休闲游等两大品牌建设。到2020年,全区打造特色精品线路四条,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企业5户。

  ——效应惠及全民。既要满足城市居民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的消费需求,又能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到2020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

  二、基本原则

  (一)以农为本,促进增收。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为载体,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科学构建农民利益分享机制,增强农民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突出特色,在生态、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彰显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民俗特色、农业特色。

  (三)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业态相结合,带动餐饮、住宿、娱乐、观光、购物、种养、手工业、健体康养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四)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宏观指导、规范管理等方面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调、规范、健康发展的强劲合力。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全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聘请专业团队编制洮北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谋划各乡(镇)发展布局和主攻方向,形成点线面有序衔接、风格错位发展,与大旅游优势互补的独特精品路线。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做好与土地利用、交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等各项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引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二)发挥特色优势。围绕本区域资源特点和优势,对涌现出的一批休闲农庄和观光旅游的专业村、专业乡镇,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近郊休闲农业以度假、休闲农庄为主。如青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青山草原小镇、东风乡特色能源小镇、白城市绿野生态农庄、白城市印象东湖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盛保乐休闲农庄有限公司和白城市葡萄沟饭店等。

  远郊以景区开发为主。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是洮北区一个重点旅游景区,重点开发景区周边星级休闲农庄、垂钓区和采摘园项目。

  在城市郊区洮儿河带状旅游公园两侧以发展农家乐为主,为垂钓爱好者和居家郊游提供游玩项目。

  德顺蒙古族乡是全区唯一个少数民族乡镇,乡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辽金泰州古城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双塔。这两个文物保护单位距德顺乡两个新农村示范村德顺村和城四家子村近在咫尺。我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德顺村和城四家子村开发成具有蒙古族风情特色的休闲旅游专业村。德顺乡的乌兰图嘎村也利用本地特色在村内建设具有蒙古族文化元素的敖包、文化展室、蒙古文化长廊和蒙古文化墙等,同时还在敖包文化节上开展乌兰牧骑表演。计划将德顺乡开发成集民族风情、古建筑观光和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大冰雪产业,大力发展“白色经济”,加快推进“白雪换白银”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发挥本地资源,促进乡村旅游基础建设,新建到保双龙滑雪场和印象东湖冰上乐园。大力扶持以冰雪旅游为核心的冬季旅游产品。

  (三)实行多产融合。培育多元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鼓励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采取股份合作、利润返还、合同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参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独特的优势资源,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休闲农业项目为带动,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旅游”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引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有效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四)培育精品品牌。实施休闲农业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企业。重点建设四条精品路线。即:一是“洮北区城区→洮北区绿野生态农庄→洮北区青山草原特色小镇”等特色休闲采摘旅游线路;二是“洮北区城区→洮北区印象东湖休闲旅游度假山庄→洮北区老李头垂钓园→吉林省盛保乐休闲农庄有限公司”等休闲度假旅游线路;三是“洮北区城区→白城市长安机场→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双塔村→城四果蔬采摘园→花道宝民族文化旅游”等蒙古民族特色旅游线路;四是“洮北区城区→洮北区果树场→平台镇民乐村有机蔬菜合作社农家乐→洮北区平安镇盛世花卉产业科技开发园区”等休闲农业观光游等精品线路。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推介方式,探索建立互联网+乡村旅游营销平台。

  (五)提升服务水平。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和职业教育机构等,加强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科学化培训,重点对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管理水平、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快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从接待设施、卫生条件、安全管理和接待服务等方面进行规范,提升经营主体规范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农业局及商务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此项工作作为推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责,充实工作力量,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要尽快组织制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政策扶持。紧紧围绕制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难点问题,研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统筹国土、水利、供电、农业等部门,切实解决影响发展的用地、用水、用电等问题。积极整合农业、旅游、新农村等项目资金,完善基础配套。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主干线道路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规范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丰富特色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使其基础设施明显提升。对申报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创建、星级企业申报、升级晋位、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宣传推广等给予扶持。

  (三)拓宽融资渠道。探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建设。探索新型融资模式,鼓励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探索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方式,使贫困群众在项目发展中获得收益。大力引入民营资本,参与乡村休闲旅游建设,鼓励担保机构加大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

  (四)创新发展机制。整合农民自发的分散经营方式,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培育有活力、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推进休闲农业企业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或联营,利用龙头企业的厂房、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自己的特色旅游商品,与龙头企业合作营销名优农特产品。

  (五)强化公共设施。支持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聚集区域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生态停车场、道路、观光巴士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强经营场所的休闲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特色民宿、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进程,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加快构建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

  (六)加强行业培训。依托农业、教育和人社等部门培训机构,整合行业协会等社会培训资源,共同打造全方位的培训体系。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经营模式、品牌建设为重点内容,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指导。加强对从业农户的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促进规范化、科学化经营。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在培训方面的优势,加大远程培训,提升信息化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撑作用。